
近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的师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捧回了两个铜奖;在第二届全国汽车维修服务职业技能竞赛拿下了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在第四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决赛上夺得了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为什么该校汽车工程学院在国赛中屡获大奖?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彭朝晖教授说:“这得益于我们扎实开展汽车专业群基于产教融合的‘岗赛证同施、德理技并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

指导教师彭朝晖(左)与第二届全国汽车维修服务职业技能竞赛商用车机械维修工赛项一等奖获奖选手李宣葙老师合影。 学校供图
1 岗赛证同施,人才培养向产教深入融合纵深推进
走进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的实训室,仿佛来到了忙碌的生产车间:这边,一位专业老师正在指挥学生对大众ID4新能源汽车的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那边,另一位专业老师又在组织学生对五菱宏光MINI汽车进行装配与调试。在学校道路旁,一群备赛学生正在激烈地与老师探讨,如何编写代码、有效录入地图、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无人驾驶……在实训室墙外有一面“晒最美笑脸、育最美英才”笑脸墙。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广西“10+5+4”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彭朝晖介绍:“我校汽车专业群率先迈出了改革的步伐,深入探索并实践了基于产教融合的‘岗赛证同施、德理技并修’人才培养模式。”
据介绍,为了在每门专业课程上有效实现“岗赛证同施”的教学改革,汽车工程学院携手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广西汽车集团等广西汽车行业领军企业,以及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等国内知名汽车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机制改革。通过共建匠师工作室、共传专业技艺、共育工匠精神,实现了资源共用、场景共创、课程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
国家级教学名师工作室、全国技术能手技能大师工作室、工匠精神活态传承校企联合工作室、技能大赛与创新创业孵化室、新能源汽车“1+X”证书省级指导中心……这一个个极具职业教育特色的育人平台,是汽车工程学院扎实推进产教融合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2 德理技并修,人才培养结果朝适配产业越来越近
育人先育师,师强则生强!彭朝晖说:“去年我们把莫荣珍老师培养成为汽车营销专业方向的全国技术能手,今年李宣葙老师和孔泽慧、熊继芬老师分别获得第二届全国汽车维修服务职业技能竞赛、第四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一等奖。同时,吴慧、韦举成两位老师分别在全国汽车流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广西选拔赛、全国汽车维修服务职业技能竞赛广西选拔赛上夺得职工组第一名。正是有了这么一支技能精湛的师资队伍,才能确保我们的人才培养结果适配行业企业的需求。”
彭朝晖指着实训室里一名正在维修新能源汽车的女同学对记者说,这名大二学生名叫李梦萌,两周前刚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赛道上拿了铜奖。回校后,她又投入到“2024年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决赛”的备赛中,夺得区赛一等奖。
在另一工位,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赛道铜奖、第四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决赛机动车检测工赛项二等奖等荣誉证书摆在汽车挡风玻璃的前面。正在训练的邓家坤同学说:“我在中职时学的是空调维修,进入到汽车工程学院后接触到了无人驾驶技术。参赛中,我能熟练地编写代码、录入地图,能让智能网联汽车真正实现无人驾驶。最终,我们团队获得了国家级大赛的奖项。”
经过五年多的实践探索,汽车工程学院人才培养实现从“专业技能熟”进阶至“专业综合素质高”的水平。65%的学生在大中型企业就业,超过60%学生留在广西工作,用人满意度达95%以上。目前在校生人数为2735人,相较于五年前,为区域产业输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数量提升了近50%。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成功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领域产教对接谱系研究揭榜单位;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成功入选汽车行业典型技术技能岗位就业高适配性职业院校专业推荐名单。
原文链接:https://ssw.gxrb.com.cn/json/interface/epaper/api.php?name=ngzb&date=2024-12-05&code=011&xuhao=1